导航菜单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文库(我国世界文化遗产55个)

导读 大家好,小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文库,我国世界文化遗产55个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第...
2022-08-09 15:08:12

大家好,小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文库,我国世界文化遗产55个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批昆曲昆曲是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2、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3、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4、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

5、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6、第二批古琴古琴,又称琴、瑶琴等,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

7、在周代确定的按照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中,古琴属于“丝”类。

8、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9、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10、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11、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12、第三批维吾尔木卡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各**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13、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14、其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15、歌曲体裁既有叙咏歌,又有叙事歌;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齐唱、独唱;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复杂多样。

16、除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还流传着《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17、《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18、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民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19、蒙古长调女王Norovbanzad第四批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0、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俗。

21、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22、其表现形式是依附于汉字的艺术,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笔划的组合变化多端,与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更富于造形性。

23、加上汉字书法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笔法(点、横、撇、竖、钩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审美体系。

24、依循汉字的结体规律,变化组合,就可以表现出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创造出不同面貌和情趣的美感。

25、篆刻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26、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 500年的历史。

27、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28、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29、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

30、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剪纸的前身可追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

31、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祭祀等仪式中,大约跟道家的灵媒神务有关。

32、时致今日,苗人后裔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门楣之上的巫术**俗,西南山区的集市上多有由专门的剪纸作坊批量生产的神符备售,各家各户的灶台楼阁细处也是每年一换。

33、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

34、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印制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35、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

36、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

37、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时才交给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

38、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39、雕版印刷也指的是书法的一种类型。

40、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41、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42、中国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

43、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

44、妈祖信俗妈祖是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海洋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 、天圣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45、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46、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汉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47、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俗。

48、汉族劳动人民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49、福建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50、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51、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

52、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

53、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

54、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

55、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56、南京云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

57、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

58、南京云锦是用传统的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通过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

59、这种操作劳动强度大、工艺水平高,老艺人有“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诀,织手要做到足踏开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诀、脑中配色、眼观六路、全身配合。

60、云锦主要品种有织金、库锦、库缎和妆花四大类,前三类已可用现代机器生产,惟妆花的“挖花盘织”、“逐花异色”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

61、安徽宣纸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62、起于唐代,历代相沿。

63、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

64、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

65、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

66、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

67、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68、宣纸的种类繁多,按料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有几十个品种、规格,另有品种繁多的加工纸(熟宣)以及宣纸制品如册页、扇面等。

69、贵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

70、“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

71、“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72、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区流传的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

73、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巧,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74、她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5、梅林第126届侗族大歌节 多耶广东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76、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77、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78、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79、《格萨尔》史诗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格萨尔》史诗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80、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亦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81、同时《格萨尔》说唱艺人是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并在各民族区域内担任讲述历史、传播知识、规范行为等角色。

82、浙江龙泉青瓷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83、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84、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

85、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玉”之美,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86、青海热贡艺术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

87、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88、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89、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90、藏戏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91、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92、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93、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94、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95、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